探索高职示范性建设的途径
摘要:文章回顾了高职示范性建设的历程,提出首先要确立做细和做实的工作态度;要在课程改革和校企合作上有所建树;实施的建设项目既要创特色又要形成可推广的经验。
关键词:高职示范性建设;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可推广的经验
高职示范性建设已历时两年多,从院校层面上回顾走过的路程,认为应通过抓方法创新来促进示范性建设,以实现预定目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示范性建设要确立做细和做实的工作态度
根据教育部和财政部对国家示范院校建设计划的总体要求,示范性建设作为高职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要作出显著的成效。对于示范院校建设项目来说,通过以反映服务行业为特色的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体系改革,以提升院校的实力,形成自身特色,推动院校的发展。同时要求在改革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能起到示范效应。
重点专业建设一定要高起点、高标准与高目标。所谓高起点,就是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找准专业领域人才培养中最需要解决而又最难解决的问题,从强化特色和提高质量等难点人手;所谓高标准,就是要强调建设过程的精细,即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精心策划,细化任务,细化指标,细化监测;所谓高目标,就是要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有创新和突破,真正为其他院校做出榜样和示范。示范院校必须要明确自身的发展前景,要明确示范的要点,要明确怎样才能使示范内容真正起到供他人学习与借鉴的作用。实际上,人选示范院校是一种荣誉,但更是一种责任。不仅院校的领导要有责任意识,系领导、专业带头人和全体教师都要有责任意识。学校上下必须形成一个紧密的团队,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接受困难的挑战和考验,从一开始就形成一种自我要求、自我监测、自我修正、持续改进的工作状态,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取得突破性的成果,达到强化特色、提高质量的目的。总之,示范院校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做细,做实”上。
二、示范性建设应在课程改革和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创建方面有突破
示范性建设任务繁重、内涵丰富,抓住重点、克服难点是关键。从实践情况分析,重点专业的课程改革与建设和创建校企合作管理平台方面难度最大,应予以突破。
1.要系统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强化职业能力培养
示范建设项目院校所确定的重点专业按建设任务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要紧紧抓住课程改革和建设这个核心来开展工作。从2007年和2008年两次示范建设年会总结材料所获取的信息来看,各院校都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通过院校老师赴国外培训和国内学习后,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相继问世;在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等方面成效明显。特别是在体现高职教育特征的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专业课程开发方面,掌握了课程的开发技术,形成了可示范的经验。但我们也应看到,目前还未见到经过一个实践周期后整套的专业课程体系资料。究其原因,时间紧和缺乏条件保障是重要原因,也存在实施氛围营造和管理改革不配套的问题。还应看到基础课改革与建设存在着边缘化的倾向,与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相比较,显得不够协调。
2.搭建校企合作双赢的管理平台,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从工作策略上考虑,要以工学结合为切人点,逐步分阶段深化改革与建设。力求体现“做中教、做中学”的高职教育教学特色。但这仅依靠校内教师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才能完善。如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课程建设中,就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坚持就业为导向,实行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行业企业提供课程开发的依据,共同构建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逐级分解专业能力目标,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开发适应“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资源,融合职业标准与专业标准,建立“学”与“工”有机结合的评价体系,完成课程整体框架,并配套进行教学条件建设和管理制度改革,从而实现了教学质量提高。
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要素分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是关键。培养行业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使命,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的重要课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需要硬件资源作保障,但目前对于多数院校来说,仅靠校内的硬件条件是不够的,必须要与企业合作。如编写教材时,需要吸纳目前行业、企业使用的新设备、新技术、新标准;又如工学结合时要求企业委派技师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指导;至于毕业生就业则就更需要企业的关心与支持了。目前,为了赢得行业企业的支持,院校要调查企业的热点问题,提出院校能提供的“服务产品”,建立“以他方为中心”的校企合作的新理念。如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以《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为中心,按照《职业能力导向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方法》,依循汽车产业价值链的需要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在《订单培养模式管理办法》指导下,新开发了12个订单培养项目;企业和学校依循《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管理和评价顶岗实习;《专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促进了双师型队伍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管理办法》规范了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通过制度创新建设,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供不应求。目前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新的关注点。如:企业对学校在社会上所形成的“网络”很感兴趣,企业认为可以运用这些由院校建立的
社会关系伸展其市场份额;又如建立的社会培训机构既与企业合作,又与学校合作,可以成为校企合作的中介。其实,校企合作的视角还可以拓展,如:从人才培养的要素集聚视角、人力资源的要素集聚视角、人才资源(教师与专家)的要素集聚视角、生产要素集聚视角、共同市场的视角、品牌效应的视角。总之,要找到校企都认同的利益平台。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技术合作与培训的办学模式,是“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体制基础。校企合作的基本理念是通过高职院校在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后,在互利互赢、责任共担、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过程中实现校企共生发展。校企合作的关键在于制度和长效机制的建设,做到既有校企双方关于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合作的管理制度,又有根据校企合作的具体形式和内容所建立的操作流程。同时,通过为企业培训职工和“四技服务”等手段,校企双方在互利双赢的基础上,搭建校企合作双赢的管理平台,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同时在院、系两级实施分层精细化管理,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将企业的仪器设备、兼职教师和管理文化等引入学校,为人才培养聚集资源、提供保障。
在示范性建设过程中,构建专业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是一个重点课题。原来我们强调校内教师既要有实践经验,又要有学科理论,但在实践中发现,对于某些技术更新比较快的专业,两到三年就技术换代,要培训这些教师需要花很大的代价。另外,职业技术教育本身就是源于“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模式,虽然现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使人才培养的环境、模式发生了变化,但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球性共识并没有改变,所以应强调兼职,请一线的熟练掌握最新技术的人员来学校教学生。目前,建立一支稳定的,由兼职和专职教师共同组成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是形成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有效举措。
三、示范性建设既要创特色,又要形成可推广的经验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2006年11月13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指出“示范性院校建设,将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有很大提高,特别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各个方面,能够取得明显进展,发挥积极的楷模作用,总结出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和制度,带动全国高等职院加快改革和发展。这次建设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决不仅仅是投资建设的示范,更应该是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管理的示范”。从人围示范性建设院校分析,建设方案的特色是十分重要的,即以特色取胜。但示范性建设的目的是让全国1163所高职院校共享探索的成果,因此可供示范辐射的经验、案例、做法要有一定的普适性,可供借鉴。
可喜的是,两年来示范性建设已创建了许多可供兄弟院校借鉴的范例。例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在“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工作新路子,着力培育专兼职教师的执教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社会资源整合能力。通过国内外培训和企业服务项目责任制,提高专职教师教学、技术开发水平。学校建立302名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库,按骨干、技师和一般兼职教师三个层次进行管理。骨干兼职教师进人专业教学团队,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如“生产工艺”、“企业文化”等;企业技师承担技能要求高,与企业工作规范、工艺方案、工作要求一致的实训项目教学,如“汽轮发电机叶片零件工艺编制与加工实训”等。为方便企业教师来校授课,学校采用工余授课制,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部门从早上8点至晚22点安排专人值班(822制),在双休日安排课程教学。为加强兼职教师职业归属感,在酚I金上,骨干兼职教师付给2万元/年底薪;节假福利专兼职教师一视同仁;在教学质量考核上,专兼职教师都接受校质控部、系、教研室和学生等四级评价。同时,学校通过教师资源中心和专业教研活动,开展兼职教师培训。目前,各重点专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了约45%专业教学工作量。
在示范性建设过程中,各院校都认识到生产性实训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但是如何明确企业运行的主导角色,建立产学相融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从有效解决企业生产与专业教学矛盾是高职院校普遍关心和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与宁波华裕电脑有限公司共同规划与建设现代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引进企业产品生产、管理、销售模式和管理人员时,既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布局,在设置生产岗位的同时,又考虑专业现场教学需要,使学生在真实生产岗位训练同时接受生产工艺现场管理的知识讲解。校企双方签订详细明确的合作协议,明晰校企双方人员分工及运行管理机制,形成学校主导、企业运行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基地具有融生产、教学于一体的“学习型的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的特点。
高职示范性建设任重而道远,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要一步一个脚印在不断领会上级文件精神与兄弟院校经验基础上,办好自己的事,推动学院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好地为行业服务,为地区经济建设服务。